三字经里有一句广为传诵的话:“唐刘晏,方七岁,举神童,作正字。”这句话讲述的是唐朝代宗李豫时期,宰相刘晏的传奇故事。刘晏幼时便以过人的智慧惊艳朝野,被誉为“神童”,成年后更官至宰相,成为朝中栋梁。古往今来,“自古英雄出少年”这句话并非空穴来风,在中国古代,像刘晏这样的神童不在少数。早在距唐朝近千年的战国时代,就有一位同样以卓越才智闻名的神童——甘罗。甘罗年仅十二岁时便出使他国,展现外交才能;后来屡立战功,被秦王嬴政封为上卿,这个官职相当于后来朝代的丞相。
关于甘罗的生卒年月虽无确切记载,但史书明确指出,他是战国末期下蔡人,今安徽一带的名门之后。他的祖父甘茂,是秦国著名将领,曾任秦国左丞相一职,位高权重。彼时,周王室日益衰弱,诸侯割据纷争不断,秦武王雄心勃勃,欲图扩大疆土,成为诸侯争霸中的佼佼者。甘茂作为秦武王的左膀右臂,出谋划策,辅佐秦王攻占重要战略要地。当秦武王暗示想借三川之地进攻周朝都城,甘茂机智领会君意,成功协助秦王攻下宜阳。可惜秦武王在与勇士孟贲较力时,不幸身亡,这也让甘家由盛转衰。
展开剩余76%秦武王逝世后,秦昭襄王继位,但他并不像前任那般赏识甘茂,反倒青睐甘茂的政敌。甘茂在朝中失势,且遭同僚向寿等人诽谤,心生忧虑,趁战乱之机秘密逃往齐国。尽管甘茂本人远走他乡,但他的家眷仍留在秦国。甘茂托付齐国派往秦地的使臣苏代,代为照顾家人。苏代在秦昭襄王面前多方周旋,最终秦王既未加害甘家,也免除了他们的赋税徭役,还赐予一定官职。尽管如此,秦昭襄王心中对甘茂叛逃一事难以释怀,暗暗怀恨在心。
甘罗从小继承祖父的聪慧,早早显露非凡才智;然而他的父亲却性格保守,才能平平,只因祖父的威望才得以在朝中占有一席之地。据传,秦昭襄王因无法召回甘茂,心头郁结难平,便策划了一场阴谋。一天,他召见甘罗的父亲——朝中地位边缘的小官——口头告知自己病重,需要一种药引,限三日内寻找到,否则将问罪。让甘罗的父亲哭笑不得的是,秦王所求竟是“公鸡下的蛋”,这一根本不可能的任务令他陷入困境。
甘罗的父亲终于意识到自己陷入了秦王的圈套,惶恐等待三日期满赴宫谢罪。年幼的甘罗看着父亲愁眉不展,好奇询问原因。父亲虽不抱希望,却仍将实情告诉甘罗。令人惊奇的是,甘罗思考片刻后,自信满满地承诺一定能完成任务。次日,他昂首阔步进入秦宫面见秦昭襄王。面对少年使者,秦王轻视之余,还质疑为何父亲未亲自来。甘罗镇定回应,父亲刚生下一子,正在休养。秦王愤怒斥责:“男人怎能生孩子?”甘罗则反问:“既然男人不能生孩子,公鸡又怎能下蛋?”一语戳破秦王阴谋,使其无言以对,只得作罢。
随着年龄增长,甘罗拜入吕不韦门下,成为其门客。当吕不韦筹划攻赵扩土、谋求燕赵联盟时,年仅十二岁的甘罗挺身而出,成功说服燕国权臣张唐出任相国,并主动提议出使赵国为张唐扫清障碍。秦王嬴政起初对甘罗寄予厚望不多,但甘罗凭借祖父名望和外交才能获得信任,正式被派为使臣前往赵国。
甘罗在赵国受到赵悼襄王礼遇,他详细剖析秦、燕、赵三国的战略形势,劝说赵王送出五座城池以示诚意。赵王当即同意,送城为质。随后,秦国按约协助赵国攻占燕地三十余座城池,赵王感恩回赠十一座城池给秦国。秦国无需战斗便获取大量土地,燕国也被吞并。甘罗的功绩令秦王折服,遂封其为上卿,成为实质上的丞相。
甘罗拜相的故事,虽有后世添彩,但其天赋异禀、少有匹敌却是实实在在的历史事实,堪称战国时期最耀眼的神童之一。
发布于:天津市嘉喜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